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400)
陆柳忙着给黎峰扇风,看看哥哥,又看看男人,陷入纠结之中。
陆杨不扫他的兴,叫上两爹一块儿出门。
他难得空闲,跟两爹出门逛逛去。
他们适应性不错,手里有活干,时辰过得快,心里也踏实。
在村里的时候,他们没跟几家亲戚往来,搬来这里,还要更热闹一些,出门就能聊天、逗孩子。
陆杨问他们最喜欢城里的什么,不出他所料,两爹都说是卖早饭。
早上那一阵的忙碌,他们需要分许多空闲出来准备。
比方说,为了能有足够的鲜鱼,陆二保在菜园附近挖了小池子养鱼。
他们没有养鱼的经验,原先是养在盆里、水桶里,养不了多久。
天天去买鱼很麻烦,也不是天天都能碰到鱼贩子。府城的酒楼饭馆太多了,有时去晚了,还买不到鱼。所以他们遇见了,就会多买一些。
为着让鱼住得宽敞,陆二保就跟养鸡养猪一样,给鱼圈出一块地,做个小窝。
王丰年照着鸡和猪的法子来,每天都要换水。赶上晴天,太阳特别大的时候,他跟陆二保还搭了棚子,给鱼遮阳,怕把它们晒熟了。
收拾鱼汤是最简单的一步了。为着每天都有鱼汤卖,他们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菜园里也长出了菜苗苗。种的时间短,长势不佳,吃几顿就没了。陆二保要多种些萝卜,到冬季,家里不缺萝卜吃。
陈桂枝说要做酸萝卜,这东西好吃,他们去摆摊,能卖得好。
陆杨听他们一串串的说,看他们眉眼间都有了神采,心里为他们高兴。
陆杨喜欢去茶楼买糕点,茶楼客量大,糕点上桌都是热乎的,跟糕点铺子里不一样,他去铺子里买,都是凉的。
到了茶楼,王丰年跟他说:“杨哥儿,过阵子,我跟你爹再攒点钱,就带你跟柳哥儿来听书。”
陆杨诧异:“怎么想到带我们来听书?”
王丰年说:“上次柳哥儿说过,说热闹,我们想来听听。”
他们俩没去过茶楼,不知听书要多少钱。
两人手上有几两银子,总觉着不够,平常不好意思开口问,怕两个孩子直接塞钱给他们。这阵子陆杨忙,马上要去省城了,他说攒钱没事,反正陆杨没空去。
陆杨感到新奇,带着两爹进了茶楼,正好赶上说书先生在讲《包公案》。等着茶点时,两爹频频看向说书先生。虽然前文后语不详,他们却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好奇。
平常连闲话都没出门听几句,故事对他们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陆杨给伙计递块碎银,使个眼色,伙计了悟,说:“客官,您要的酥饼还没出锅,要么坐下等会儿?”
陆杨就近坐,带着两爹也坐下。
两爹紧张兮兮的,绷着身子,左右瞄了好几眼,见没人说他们,才放松下来。
他们问陆杨:“杨哥儿,这要等多久啊?坐这里干等是不是不好?”
陆杨假模假样看看别的客人桌上都有什么,问他们:“要么我们点一盘花生米或者瓜子,再叫一壶茶?”
他们都吃饱出来的,喝不下去茶水。
想着这里是茶楼,不要茶水怪怪的,抬眸时纠结又犹豫。
陆杨就帮他们做决定:“买一壶劣茶,上一盘花生米。”
王丰年捏捏钱袋子,说:“上好茶,给你喝好的。”
他们头一次跟陆杨来茶楼,上个好茶,让陆杨喝个舒坦。
陆杨听他的,点了一壶毛尖。
他后来喝过别的好茶,却忘不了毛尖的味道。
那是他第一次来府城,第一次进大酒楼。
跟谢岩吃个饭,饭菜都打包了,把茶喝完了。
说书先生还在继续,三人间或里闲聊,陆杨外向,跟着别的客人一起拍手叫好,问案情发展。
陆二保跟王丰年被好茶撑起腰板,能坐这里好好听书了。间或里跟陆杨嘀咕几句。
陆杨听过《包公案》,是罗家两个哥哥讲给他听的。
他能给两个爹解释解释前情,说说人物,还给他们剧透。
两爹听得连连点头,一时顾不上说书先生,眼睛都望着陆杨。
陆杨不砸场子,往后面再说,就是瞎编的,包公都上天拜见玉皇大帝了,跟玉皇大帝请来雷公电母,让他们下天雷,劈死坏种。把两爹唬得一愣一愣的。
旁桌的客人离得近,听见陆杨如此这般一番说,回头问他:“然后呢?”
然后陆杨要回家了。
这客人怔住,转而失笑,给他鼓掌叫好。
两爹不知道后面的故事发展是怎样的,当陆杨说得好,挨夸了,也笑呵呵的。
陆杨给过银子了,拿上酥饼、小麻花、米糕就能回家去。
王丰年问了价,怎么都要把茶钱给了。陆杨没跟他争。
陆二保问伙计:“听书的钱是多少?”
伙计笑道:“今天是秦二爷请大伙儿听书,下回您来,想听什么,您点一个,二钱银子听一回,满场客人都念您的好!”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过来听书,是可以不用给钱的。
这里没有他们想象的贵,要是客少,一壶劣茶,一盘瓜子,二十文钱,能坐一天。
他们神情恍惚的出了茶楼,站门口回望一眼,依稀听得见大堂里传来的说书声。
这半个时辰,像做了一场梦。原来他们手里的银子,早就够请两个孩子听书了。
回家路上,陆杨跟他们说起城里的大致开支。
没钱有没钱的过法,就像家里过日子似的。有钱就割肉买蛋,没钱就吃青菜野菜。
所有开门的店面,都有便宜货。
他们怀带几两银子,足够进去摆阔了。
在登高楼吃一桌酒,三五两银子就够了。要了好酒,才会贵一些,平常吃喝,一二两银子能吃得顶顶好。
他们来府城快两个月了,日常花销都有数,房租较贵,吃喝还好。挣的银子足够花。
“不用怕,你们是勤快人,到哪里都能讨生活的。”陆杨说。
他们脸上有笑,说:“那明天带你跟柳哥儿来听书,你们喜欢听什么,就点什么,上一壶好茶,也买几个糕点吃吃。”
陆杨答应了,“行呀,明天还来听《包公案》。”
他们进了巷子,黎峰已经清理完水道,都坐在竹床边玩。
地上铺了草席,让两个小宝在上面爬着玩。
三条狗都围着草席转,两个小宝贝追着它们爬,都不用大人去逗他们了。
陆柳歇会儿,拿了算盘出来算数。
黎峰报个数,他来算。看对不对。
陆杨过来,把米糕给他。
这个米糕是纯米粉做的,糖都没加,可以给小宝宝吃。
跟自家做的开花米糕不大一样,这个米糕像是米粉压出来的,捏一捏就碎了,全是米粉末。
陆柳洗了手,叫黎峰把娃抱来,喂他们吃点米糕。
小宝贝爬得高兴,米糕都没法勾住他们,他们还要爬,还要抓狗狗。
陆柳就自己吃了。
两爹跟他说明天去听书的事,陆柳也欣然答应了。
再听说他们刚才在茶楼听了会儿《包公案》,所以回来晚了,陆柳笑道:“还是哥哥聪明,我怎么想不到?”
他这样说,陆二保跟王丰年就懂了,陆杨刚才是故意用等糕点的名义,带他们听书的。
陆杨办事贴心,他们心里暖烘烘的。
下午老鸭汤炖好,一人喝个小半碗。
谢岩跟乌平之结伴去登高楼吃酒,陆杨看他总是不放心,围着他转一圈,见他头发束好了,衣裳鞋袜都穿得齐整,还要给他拍拍肩膀,理理衣褶,让乌平之帮他圆圆话。
“你不知道,我上次去府学接他,他跟人说话的态度……哎!”
乌平之让他别操心,“能跟他相处好的,自是接受他性子的人,突然端着架子客套起来,别人反而不习惯。”
陆杨说:“想是这么想,我又不能不担心,有你在,我能有人嘱托,就放心一些。”
乌平之便答应下来。
谢岩不跟陆杨顶嘴,他说什么都是好,等陆杨催他快去快回,他才转身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