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写鬼故事爆红全星际 下(289)
彷佛故意要惹人讨厌!故意让人看得不耐烦!
因为它就是个“文艺片”!是个“先锋实验作品”!
它只追求自己的主观表达,而丝毫不顾及观众的感受。
观众,是不喜欢文艺片的。
观众喜欢的,那就必然不是文艺片。顶多是带有文艺色彩的商业片。
反正肯定不可能是纯文艺作品。纯文艺作品,是只能拿来去专业电影节评奖的。
但要是说,小玫瑰为了在总决赛拿奖,故意抛弃了之前自己擅长的“商业片”,而选择了“文艺片”,杨柳枝也不这么认为。
第一,轻易转变自己擅长的风格,其风险是巨大的。
稍微掌握不好一点,就不仅会失去自己之前的特色,还会无法把握新风格。导致两边都不讨好。
第二,虽然总决赛只有评委评选,但并不是所有评委都是内行。
三十个评委中,一半是内行,如作家、导演、编剧、记者等和文艺领域相关的行业。
比起内容好不好看,有没有趣,他们更关注“叙事技巧”、“结构创新”、“主题深度”。
小玫瑰这次形式上的创新,无疑是打动了他们。
但,还有一半评委,是外行。
他们可能是集团总裁、商业大亨、明星球员、贵族、政治家……等等跟文艺领域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东西。
他们完全不关注你到底有没有革新什么手法,只关注这个东西看著有没有意思!
有意思,就往下看。没意思,就不看。谁有意思,就给谁投票!
他们的品味是很难把握的。
就单纯从“趣味性”领域来说,杨柳枝觉得小玫瑰的《萤火相传》和艾艾的《未完成的段落》差不多。
甚至后者的剧情节奏、紧张感,以及氛围渲染,可能还要更好一些。
……
说了这么多,杨柳枝只想说明一点。那就是,小玫瑰绝对不是为了讨好观众或者评委,才创作这个作品的。
他为了赢得谁的喜欢或支持,也不是为了向谁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之所以放弃安全牌,去打一张冒险牌,只可能是为了他自己!
为了他自己,他这次竟然做到了完全意义上的创新。
创新!
这个词听起来并不难!好像谁都会创新!谁的脑子里没有一点新脑洞呢?
小玫瑰之前也有啊,虽然并不多,但那也是创新。
可那,都不能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那又得问,到底什么才是“完全”?什么程度才算是“完全”?
就得知道,作品一般都有哪几个维度:
1.剧情。
2.人物。
3.情感。
4.主题思想。
5.叙事手法。
6.视听语言。(这次特殊模式独有的艺术形式。)
……
评判维度当然还有很多,但这些是一般最重要的。
就单从这六个维度来考虑,杨柳枝都无法说,小玫瑰到底哪创新了?
她应该问自己,小玫瑰到底哪没有创新!因为这六个维度,他全都创新了一遍……
1.剧情,是全新的。
书写文化传承的作品很多,但首次将AI纳入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之中,作为主角的,她还是第一次见。
2.人物,是全新的。
这两个主人公,伟大又渺小、高尚又卑鄙、幼稚又成熟、自恋又自卑、
才华横溢又才思枯竭。温柔善良又蛮横邪恶。让人唾弃又让人敬佩。
种种极端矛盾相反的性格镶嵌在他们身上,却不让人觉得突兀!
一个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萤,配上一个无法去语言去形容的陵。
两个人简直TM的无法形容地配一脸!
3.情感,是全新的。
萤陵之间,是师生的传承,是同行的夥伴,是最好的朋友,是灵魂的寄托,是彼此的唯一,是终生的信仰。
萤是陵此生唯二信仰的神明,陵是萤心甘情愿付出生命的归魂之地。
……
在看的过程当中,杨柳枝无数次感叹,这也太TM纯爱了。
不,说纯爱都不够,纯爱都形容这种关系,这简直就是soulmate。是彼此的灵魂半身。
小玫瑰写这种东西,到底是想干嘛啊?他是不是早就暗恋淮映勿?对他有什么想法?!!!
还是他俩早就有一腿了,已经开始偷偷备孕了,准备生孩子,替故事王国繁衍后代了是怎么着???
搁这秀恩爱呢?还是当众表白呢?
萤陵也就算了。
淮映勿和小陵之间,更是TM的莫名其妙。俩人掺杂了“前世今生”、“替身文学”、“爱恨交织”等等狗血到不能再狗血的东西。
这俩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以杨柳枝那浅薄单纯的感情经历,她根本都形容不了。
但她觉得这俩人很不对劲。
至少,当萤死的时候,她是有被感动到的。当淮映勿扮演萤,安慰沈昭陵的时候,她更觉得心里好像有什么遗憾被补全了一样。
说不清,道不明。
她不理解,但她大受震撼。
4.主题思想,是全新的。
她知道,所谓艺术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艺术家的思想史。
文学艺术之间风格的叠代,都只是当时时代背景之下,收到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影响之下,艺术家们的个人选择罢了。
小玫瑰用自己曾经的作品,如《双生》《舌头绑架犯》《鬼久学校》等等,把故事王国虚拟的文艺发展史串联了起来。
并用新的角度“宗教信仰”、“童话幻想”、“象征主义”去解读它们。
这就使得,《萤火相传》既是小玫瑰他自己的过去,也是整个人类的过去。
他巧妙地在一部作品里,将他自己和全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部串联了起来。
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这种极其宏大的历史格局,使得这部作品本身,有远超出它自己本身所承载的魅力,并给人无尽地遐想。
5.叙事手法,是全新的。
依托AI独有的“深度思考”模式,小玫瑰假装AI,把“写作过程当中的思考”,和“写作结果”同时展露出来。
杨柳枝也是第一回见。
从显示屏上刚看见的时候,确实吓了一跳。
(她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是她自己到底见识少了还是怎么的,反正今天总是喜欢大惊小怪的。)
这不是说难不难写的问题。而是她根本就没有想到,居然还能这么写……
这创意确实是一绝。
同时竟然还是有理由的(为了把AI的文化传承给现场观众),并不是故事为了创意而创意。
都说创意这种东西,第一个想到的是天才,第二个想到的人才,第三个想到的那就只能是蠢才了。
难道我玫真是个天才?
第六,全新的视听语言。
就对现场这个的艺术设计和视听效果来看。杨柳枝只能说……
小玫瑰已经超过白马坞80%以上的导演了。
很多导演大多数就是打工的。自己都不会想剧情,只会按照编剧给的剧本,拍一些毫无新意的流水线电影。
视听语言是基本没有的。
就算有,也全都是为了炫技,为了镜头好看。跟剧情本身,完全没有一毛钱关系。
很多时候,杨柳枝去看电影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出现这种极其花哨的转场,反正就出现了,真是莫名其妙。
只有少数拥有极强原创性的“作者导演”,或者说是有票房奖项傍身的大导,才能做到对各种镜头运用自如,甚至是革新电影语言。
小玫瑰敢在一部作品里,同时使用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甚至是打破电影规则。
比如打破了“电影是用画面讲故事的,不应该出现大面积的内心独白,影响观众注意力”等等常识。
他简直就是小玫瑰的意识流作品。几乎是想到哪,就演到哪。
就突出一个“思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