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偶天成[娱乐圈](30)
“成名早好是好,但也不是能定生死的。”薄曼青安慰道,“干这行的还是得自身打铁硬,我小时候还是童星呢,但中间也磋磨了好几年。好好打磨自己,自然会有机会的。”
导演和他们不同,导演又不吃青春饭,甚至在年轻人和老导演之间,投资方自然是更愿意选用后者。她听说顾晏津早年也是默默无闻的,只是他天分高,几部电影下来就打出了口碑。
但怎么说像他这样的天才还是少,大多数人都只有半桶水的水平。
薄曼青自认也不是个天赋型选手,但她也知道有天赋的就那么一批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也是能缩小和他们的差距的。
这些话她很少在公众面前说,主要是听着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她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听这些人垂头丧气的,她就忍不住想起了在求道之路上摸索的自己。
大家被她鼓励了一番,也都从低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时间紧迫,几人讨论选定了类型范围,再通过抽签选出之后要代表他们队上去抽选剧本的人。
直到快抽签时,顾晏津才回来。
他离开那一趟倒不是为了摆架子耍大牌,只是单纯走开去准备前采。
做综艺就是要面对无时无刻的采访,前采、备采、后采,花样多得不行,这些都是重要的素材来源,可以丰富综艺的观感,也方便制造重点。
但这对于嘉宾来说就没有那么愉快了,一走进去好几台黑洞洞的摄影机都对着你。说的好听点,这是在挖掘你内心最深刻最真实的想法;难听的,就是侵犯隐私,区别只在于是你主动说还是被动说而已,是个人都会觉得不适,很正常。
影视剧稍微好些,但也会拍摄花絮、采访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心得感悟,用作宣传的手段之一,有些花絮拍得好,也会吸引一批观众。而且不仅剧组的人员要拍,演员的助理也时不时地举起手机或相机拍摄素材,整个片场就是处在一个巨大的摄像头下,到处都是盯着看的“眼睛”。
顾晏津掐着抽签的点回来,正好看到了结果。
本次出去抽签的人是陶文乐,说起来他手气也是够差的,抽到的竟然是一部还挺有名气的家庭伦理剧的片段。
说手气差,是因为剧情特别无语,看得人肺都要炸;但说有名气,是因为这部剧迎合了中老年人的喜好,集狗血于大成,cvb成绩也很不错,是好几档卫视的年冠,年初的还又被拉出来播了几遍。
剧组选的这个片段难度不算大,但问题是剧情很狗血,讲的是女主怀孕生孩子,人还在医院里住着,结果意外发现老公出轨,崩溃下在病房里大吵大闹。女主的闺蜜和哥哥知晓后都过来帮她撑腰,和男主、公婆吵得不可开交。
看完样片后,大家陷入了沉默,都有点后悔。
“我手气一直很黑。”陶文乐捂着脸说,“要是我是红手,也不会被抽去选剧本了。”
大家:“……”
这倒也是。
“没事。”潘向文常年出演配角经验丰富,“其实这个片段还行,人物填充量够,情节张力足,场景妆造都简单,我们能节省很多时间。”
反正抽签的结果摆在这儿,是没办法改变的了,大家也只能接受现实。有他带头,几个学员也共同参与讨论了一下。
其他的倒好办,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剧情太糟心,也不够流行,就算他们演出来可能也不那么讨喜,而且还很老套。
要按他们的想法,还是希望顾晏津能帮忙改一改剧本,他虽然是导演,但编剧功底也很深厚,《冬旅》就是他个人的剧本,可见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觉得顾晏津这样的名导来拍这种狗血伦理剧,他自己大概也挺不乐意。
顾晏津戴着眼镜自始至终都坐在一旁看他们讨论,一言不发,听到潘向文的请求时也没有直接答应。
他先重播了两次样片。
第二次看时大家还是无语,但样片放到第三遍时,所有人心就都静了,知道他是那种做无用功的人,于是终于开始关注画面和人物那些之前被忽视的东西。
等第三遍播完,顾晏津关掉画面,“现在看完了,我想听听你们对各个人物的思考、见解。”
他扫了一圈,随手点了一个。
“黄好,你先说。”
黄好顿时紧张得心一跳,仿佛回到了高中被老师点名答题的时候,主要是顾晏津那副斯文严格的模样太像了,谁听了心里都忐忑。
她平复了下心情,把剧情回忆一遍后,挑了剧里比较简单的人物,也就是得知丈夫出轨的妻子来分析。
一开始她话还说得磕磕绊绊的,但看顾晏津没反驳,脸色也不是很难看,后面就讲得比较顺畅了。
说完,大家鼓励地鼓了鼓掌。
顾晏津没挑她说的是对是错,继续点人让他们分析人物。好歹都是演过戏的,这样一场略有些刻板印象的戏再差还是能分析个四五六来。
顾晏津听完,神色依旧淡淡的,没点评他们的分析,只道:“我听你们刚才的意思,是觉得这场戏发挥空间不够、不‘好看’。实际上,你们能接触到的很多都是这样的剧本,我不是说婚恋剧,而是说俗套的本子,很多拍出来基本上换汤不换药。
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设你们现在没戏拍,这样的剧组找上你,那么你们接还是不接?”
大家面面相觑,弱弱地说:“接……”
当然是要接的,饭都吃不上了,还挑食么?有总比没有好。
“不管剧本怎么样,只要有戏拍就有曝光,积攒下去总能等到机会。”
顾晏津点点头。
“拿到剧本时,演员不要总想着这个剧情怎么这么烂,不好发挥。剧情有问题是编剧和导演的责任,剧组不同职务都有自己的职责,不是每个演员都有能力也有权利修改剧本,那不是你该干的事。”
演员最重要的是信念感,自己都不相信要饰演的角色,又怎么可能得到观众的认同?
“就像今天,结果已经摆在在这儿,就要先去考虑怎么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地发挥,让这个剧本里你觉得没什么特色的人物活起来。就算剧本再烂,制作团队在不可靠,起码你的角色是属于你的。”
“当然,”他缓缓道,“有些实在不合理的可以适当改剧本。但那是建立在你了解人物的情况下,有这个自信去和导演、编剧谈论,而不是任凭自己的喜好去干涉剧组创作,那是对剧本、也是对工作人员的不尊重。”
为什么有些老剧明明剧情很雷人,但再回过头去还是能看得下去,本质上是因为人物在观众的心中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演员不可能只接到适合的角色和剧本,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就更挑战演技。
他这番话说得结结实实,讲完嘴皮也干了。
有的学员一点就通透,也有人懵懵懂懂的,但隐约也明白了为什么。
顾晏津确实不教他们演戏,但他教很多演戏之外的东西。
这些也是很少人会提到的东西。
起初,面试时他过于冷淡不留情面的态度劝退了不少人,大家都觉得他有些毒舌冷傲。但现在又发现,实际上又跟他们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顾晏津确实是有傲气的,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但他也不随意轻视人。或者说,他不轻视努力的人。
圈内的风气是利益至上,演好一个角色?不重要。资方只看你能带来多少回报,只要你够红,哪怕演技稀巴烂,也多得是资源找你。红到某个阶段后,身边都是捧着你的人,是很难再听到真实的声音、也很难再去追寻真理的。
这很正常,也很普遍,所以保持平常心才格外难得。顾晏津也是看他们有些浮躁了,才特意‘敲打敲打’。
这就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再沉静的人也会受到环境影响。但他希望这影响是积极进取的,而不是沮丧和摆烂。
眼看着他们状态好了不少,顾晏津终于开始正题,他找了根教鞭,重新播放样片,一段镜头一暂停地给他们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