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临阙(173)

作者:枫桥婉 时间:2022-02-16 02:05 标签:甜宠 强强 双向暗恋 情投意合 宫廷权谋

  楚琰摇摇头,说道:“我回去后只说我在林子里和他们走散了,只好一个人卯足了劲儿,就怕拖了侯府的后腿。”说完抬头看了哥哥一眼。
  楚珩淡笑,就知道他们父亲钟平侯也不是糊涂蛋,自己的儿子里好不容易有个冒了头的,管他是嫡是庶,说什么都不会再让家里人忌妒使绊子。只要钟平侯有心看顾,叶氏再心有不甘也做不了什么。更何况——
  楚珩看出了楚琰的欲言又止,轻轻牵唇:“不用多说,我都知道。”
  春蒐首日最夺目的还不是楚琰,而是楚珩。其实他本不想出这个风头,要不是镜雪里,他也不会下场。不过这样也好,侯府要是有人看不过眼想出招,那就朝着他来吧,毕竟比起从南隰国师手下猎走第二头鹿,楚琰这个第九名也算不了什么了。
  “你回去该如何就如何,春蒐首日什么样子日后也不用再改,陛下不是给过你旨意不许藏拙吗?既然到了帝都,就放开手去,哥哥会看着你的。”
  ……
  楚琰下午还要参加春蒐,坐了半个时辰就走了,楚珩才想睡个晚午觉,穆熙云又过来了。
  还带来了一盒药膏和一张方子,以及一只书匣子。
  楚珩怔怔接过那只绘着海棠花的圆瓷盒,有些失神地触了触上面的花纹,旋开盒盖,熟悉的清冽药香迎面而来——过去漓山的弟子得了水痘疱疹,用的都是这种药,见效奇快。旁处买不到,是漓山独有的,或者说,只有青囊阁主明远——他们的小师叔会配。
  楚珩转过视线,静静地望向南窗外。
  穆熙云心中微叹,走上前摸了摸楚珩的头:“没给你带内服的方子,想来御医更精于此道。只拿了盒药膏和一则药浴的方子,回头让人配了泡一泡。你症候轻,要不了几日就好了,嗯?”
  楚珩点头应下,回过脸来,轻轻呼出一口气,他笑得有些勉强,问道:“叶书离呢,没来吧?”
  穆熙云知他是刻意转话,依着笑了起来,道:“没,你不想他当面笑话你,回头我不说给他就是了。”
  “他今儿不在上林苑,一早出去了,和永安侯家的世子一块儿,说是马上就要走了,得安排一下他日后的什么生意……我没多问,他还说要借一下你的名头?”
  楚珩仔细回忆了一下,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来着,叶书离当时说挣的钱会分他两成。
  楚珩心思沉郁,闻言只点点头没再多问,横竖只要不是“一两银子看一眼”的水痘画像图,那就随他去了。
  ——一个月后,楚珩再回忆起对“鬼见愁”人品的轻信,只恨不能打死今日的自己。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
  ①见于“第118章 兄妹”
  ②弟弟的章节结束啦,从下章开始就走剧情了,时间线也会渐渐加快。
  另外关于水痘相关内容及描述参见程延君《时行邪毒说水痘》,花的水痘很快就会好的~
  ③关于小师叔明远,见于前文“第三章 初见”,“第三十九章 过往”,“第101章 圣心(七)”等处。


第143章 行卷
  楚珩看向穆熙云一并带来的那只书匣,问道:“这是什么?”
  穆熙云打开,从里头随手拿出一张卷轴递给他,说:“恩科应试学子投到漓山门下的行卷。”
  “行卷?”楚珩蹙了蹙眉,拉开卷轴扫了一眼上面的辞赋文章,说,“这东西不是该投到礼部么?”
  穆熙云笑盈盈地看着他:“论规矩确实应如此。”
  ——但是仅仅投献到礼部哪里够啊!
  从烈帝开科举至今,不过兴了短短几十年,中途或改或易,在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曾一度名存实亡,到陛下亲政才被重新捡了起来。
  科举推得艰难,皇帝难,受惠的寒门学子也难——科举一开,各大世家的嫡系子弟依旧及冠后上品入仕,核心不改,可那些旁支偏系就得和普通学子们一起下场参试;而原先寒门庶族要想登天子堂,得先投身至各世家门下效忠,才有中上品入仕的机会,如今有了科举,却是卷子一考就行了——这便动了世族的根基,谈何容易?
  皇帝有皇帝的思量,世族也有世族的利益,彼此相互掣肘,各退一步,于是兴科举,但卷子不糊名。
  继而就有“行卷”——主试官评判名次时,除了阅考卷外,有权参考学子平日的作品及才誉。因而帝都会试之前,应试学子要将自己平日的上乘之作写成卷轴,投献到主持考试的礼部,此谓“行公卷”。
  有公就有私,现下楚珩手里的就是“私卷”了。
  “漓山嫡系虽然不在帝都,但叶氏族人有不少在朝中任职的,年前来露园送节礼,你也都见过了。”穆熙云说,“咱们漓山本就居大胤十六世家前列,恩科主副考官暂且不论,至少同考官里必有漓山一席,此外遵照国法,漓山两位大乘境,再加两席。所以宁州应试学子求引荐的,行卷大都投到这里了。”
  天下九州,除却中州在天子脚下没有势力划分外,其余各州都有学子们可拜的“山头”——朔州是北境顾氏;靖州有慈绥谢氏;宁州的漓山叶氏;庆州堰鹤沈氏;越州博康林氏、榆陵容氏;宛州澹川颜氏、望溪端氏;云州苍梧方氏;昌州最为特别,豪门林立,十座城里恨不得八处是世族本家,萧苏韩周闻,尤其前三者,萧侯不用争都是必定的副考官,苏公是先帝钦点的辅政大臣、天子股肱,而韩氏的老国公有“学圣”之称,裕阳乃读书人的朝圣地,更是不必多说。
  这里头,又数顾、谢以及漓山最好拜,前两者是军权世家,族里旁系子弟少有科考的,保荐起外头的寒门不用留太多余地。漓山也差不多——比起宁州的另一著族钟离楚氏,其下旁支众多,人人都想入仕,楚氏引荐起来总得先论关系,紧着同宗同姓的自家人——而漓山嫡系远离帝都朝堂,又不大与其他世家往来,没有那么多人情世故要讲,只需看学识水平、文章优劣予以保举,因而宁州自认有才的寒门学子多爱往漓山叶氏门下投献行卷。①
  “这些文章卷轴从前都是你齐师叔着人看的,今年你来了自然就由你做主了。漓山的三名同考官,留一个给宗族里在朝的,沾你和你师父的光得的那两席,你看着办就是了。”穆熙云道。
  楚珩点点头,视线落在手中的卷轴上,薄薄的一张纸就承载着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决定会试名次的考官多是各大世家出来的,除非有“一览众山小”的傲然才气,否则那些普通优秀的人要想得个好功名,仅仅只“行公卷”到礼部如何能够呢?
  但凡能寻到些门路的,都要先拜拜山头。人从哪个山头出去,日后登科及第,就欠了“山头”的一份知遇之恩,出将入相,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要还的——这便是世族的人脉。所以各大世家才要全力争夺主、副、同考官的名额。
  这些能到他手里行卷的还算是幸运的,外头大把的人连投献的门路都没有。他们不姓叶也不姓楚,要想出头,就得付出世家子弟十倍的努力,学成十倍的优秀。
  可纵使这样难,都已经算好的了。从前论品取仕的时候,要讲出身品第,寒门庶族想出头,要还的不只是“知遇之恩”,投靠到哪家就打上了烙印,几乎是一辈子的效忠了。如今有了科举,好坏总有条路走了。
  ——只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楚珩看了一遍手上这份策论,是宁州一个姓吴的学子作的,名字倒是起的挺大气,叫——吴不知。胆子也够大,人家行卷都献诗词文赋,唯恐触了主家忌讳,他倒好,直接投策论,议政事砭时弊。
  一份份的看下去,一下午的时光不知不觉就这么过去了。傍晚春蒐结束,凌烨从前头回来,看见书桌上的一堆卷轴,翻看两眼,随口道:“你师父将漓山门下的行卷都交给你了?”
  “嗯。”楚珩应声,“我现在又出不去,闲着也是闲着。”楚珩从卷轴里抽出几张递给凌烨,“这几人的文章还不错,尤其是这个叫吴不知的,策论鞭辟入里、有理有据,极是难得,只不过……”
 

上一篇:下朝后别走

下一篇:君主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