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156)
陆川安慰他道:“那到不会,你跟平时一样就行,只是比之前多了一道工序,王公公只是审核内容能不能发,不会干涉报纸的内容的。”
谢宁这么一想,好像也还可以,虽然麻烦了些,但就像大嫂说的,报社还能多个靠山,有失就有得。
谢宁说:“行吧,以后我提前两天定稿,让王公公审核过后,再让人去印刷。”
陆川没说的是,圣上可能随时会指定报社写他想要的新闻。不过看谢宁勉强才接受报纸要被人管理的事儿,他就不再打击他了。
谢母看气氛不太好,开始转移话题:“今儿老大得了嘉奖,合该好好庆祝一下!”
张氏附和道:“是该好好庆祝庆祝,难得今儿人这么齐,可惜二叔不在。”
谢母闻言笑道:“说起老二,昨儿来信,说是已经到了北疆,如今怕是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很快咱们府里就要进新人了。”
谢宁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开心地说:“是哦,竹哥儿要来了,二哥终于要成亲了!”
第117章 新犁
皇宫,无极殿。
今日是小朝会,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上朝,文武官员分列而站。
户部和礼部尚书把春耕事宜汇报了一遍,就没有人再发言,王勤便出列。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太监尖细的声音响彻整个无极殿。
就在众臣等圣上先离去时,唐大学士出列了。
“臣有本启奏!”
圣上想要起身的动作顿住,又坐了回去,看向唐大学士,不知他要说什么,最近应该没什么要事、吧?
“臣前儿得了一样新农具,比如今正在用的曲辕犁更为省力,曲辕犁需要两个人才能拉动,而这新农具,只需要一人便可!”
这话一出,整个朝堂一片哗然,今日能在这个朝会上的人,都是当了十几二十年的官员,即便读书时五谷不识,做官这么多年,对民生怎么也有些了解。
唐朝以前,主要的农耕工具是直犁,直犁结构笨重,操作不够灵活,至少需要两头牛才能拉动。
后来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比直犁轻便灵活,还可以掉头和转弯,最重要的是,只需要一头牛或者两个壮劳力即可拉动。
到了大安朝,也沿用了这个曲辕犁,工部的人不是没有想过改进,可每次改进都效果甚微,甚至还把农具改进得更难使用。
于是工部就放弃了改进,一直用着前人研究出来的曲辕犁。
如今唐大学士居然说,有人研究出了新的耕作农具,能比曲辕犁还省一半的力。
这怎能不让他们吃惊!
就连圣上也是震惊不已,他登基这两年,各处灾害不断,用钱的地方多。偏生先帝也没给他留下财富,只给他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国库。
能撑过这两年,还是他极力缩减自身以及后宫开销,努力开源节流的结果。
为了充盈国库,他研究了商税、农税、人丁税,发现一个也不能动。商税与朝中官员牵扯太大,他刚登基还没坐稳帝位,不好轻易改动;农税和人丁税乃是大安的根基,更加不能随意变动。
最好的方法就是,天下风调雨顺、百姓能够种更多的地,交上来的赋税才能更多。
这也不是轻易就能办到的,尤其是风调雨顺,这得看老天爷的心情。
今儿居然有人说,有一样新农具,可以减少一半人力耕作,以后岂不是有更多的人力可以去开垦荒地了?!!
圣上怀疑自己听错了,但看着殿下一片喧闹,朝臣们有人在说不可能,有人在问真的吗,圣上知道自己没听错。
圣上朝王勤看了一眼,王勤瞬间明白他的意思,往前走了两步,用尖细的声音大声道:“肃静!”
殿下一下子从喧闹变得寂静一片。
圣上咳了一下:“唐爱卿方才所言,可是真的?”
唐大学士说:“新农具的结构、制作成本以及使用方法皆写在这份折子上,请陛下过目。”
其实唐大学士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不相信,怎么可能做得到?尤其这样东西还是自己儿子研究出来的,就更不可信了。
他的儿子他还不知道吗?读书读书不成,习武习武不行,就爱琢磨木工这些不务正业的东西,如今告诉他,研究出一种利农的新农具,他怎么也不敢信。
直到他看到了实物,并亲身使用过,才肯相信他的话,为此他还把家里的花园翻了一遍,唐夫人种花都不用花匠翻地了。
唐大学士说着躬身把折子奉上,王勤知道圣上的意思,不待身边的小太监去取,自己便疾步下去取回给圣上。
圣上翻开折子,仔细地看了起来,上面有理有据,甚至还画了图纸,看着跟曲辕犁差不多。圣上不禁疑惑,真的能省一半力吗?
圣上看完合上折子,抬眼问道:“可有实物?”
听到圣上这一问,众臣也纷纷看向唐大学士,看他怎么回复。
唐大学士笑道:“自然是有的,臣早上已让仆人带来了,如今正在宫门口候着。”
圣上淡定地点点头:“那就让人送进来吧!”
他要亲眼见过,才能相信这是真的。虽然他知道以唐大学士的为人,不可能会做那等无的放矢的事情。
王勤当即退出了无极殿,招呼几个侍卫,去宫门口把新农具抬进宫来。
在等新农具的空隙,圣上把折子给众位大臣看,大家都粗略看了一遍。
为了更好地做对比,唐大学士还把庄子上的曲辕犁带来,大家看着无极殿中央的两样农具,仔细对比着。
除了细微处有些改动,也没看出有什么大的不同,怎么就能省一半的力呢?
最后圣上发话:“把这两样农具抬到御花园去,朕要亲自看看,是否真的能省一半力!”
于是众人转移到御花园去。
御花园是在后宫,平时只有圣上和后宫妃嫔能去,前朝大臣只有科举及第那天,在宫中举办琼林宴,才可以踏入。
知道圣上要领众臣去御花园,王大总管提前让人去御花园把守,不让妃嫔们闯入,免得冲撞了对方。
冬季刚过,除了专门的暖房,即便是御花园也是凋零一片,此时刚冒出点绿草。
圣上让几个稍微懂点农事的侍卫,先使用曲辕犁给大家做个示范,然后再使用新农具,看与折子上说的是否相符。
侍卫统领几步小跑过来,朝圣上行了一礼,神情激动地说:“陛下,经过对比,这新农具真如唐大学士所言,确实只需要一人便可拉动!”
大家都看到了,听到林统领的话,纷纷向圣上道喜。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此农具,实乃我大安之幸!”
“陛下圣明,我大安才能出此人才!”
“这新农具叫什么名字?新农具虽与曲辕犁相似,却有别于曲辕犁,合该取一新名字!”
“对对对!新朝新气象嘛!”
“唐大人,这新农具可有名字?”
大臣们说着说着就问起了新农具的名字,圣上也一脸兴奋地看着唐大学士,颇有为新农具起名字的兴致。
唐大学士不是没有眼色的人,看得出圣上的意思,但这新农具是他儿子研究出来的,也给起了名字,他不想为了讨好圣上,把新农具的命名权都给了出去。
所以唐大学士当没看见圣上的神色,直接说:“叫大安新犁,意为我大安一朝研究出来的新犁。”
圣上虽然有些失落不能给新农具起名,但这个名字取得不错,比他想要取的名字还要好,就不计较了。
圣上笑道:“好!这名字好!大安新犁,我大安朝研究出来的犁!”
“大安新犁,确实是好名字!”
“这新犁是何人所做?朕要重重赏赐!”
然后大家就看见,一向谦和有礼的唐大学士,脸上是止都止不住的笑容。
“区区不才,正是小儿唐政!”
顿时大家脸上皆露出惊诧的表情,唐大人的儿子?
在京中谁人不知,唐大人的儿子是个不开窍的朽木,唐大人甚至都开始培养起旁支的子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