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178)
这般尊荣,也不是人人得享,就连薛凤麟也有些惶恐,只觉得这贺礼实在是有些太贵重了。
“我这贺礼,也不全是因着你这次的功劳。”二皇子开口说道:“实则是因着你夫郎的一点儿善举,让我心中感念。”
薛凤麟一怔,看向沈宣。沈宣正抱着薛永宁,与各家内眷在一起说笑。他身边还有一个有些熟悉的人影,正是丰家的哥儿丰舒明。
丰舒明自年前与沈宣认识了以后,倒是仿佛自来熟了一般。
年后沈宣产子,丰舒明就亲自过来问候,还送来了不少贺礼。后面又来了几次,渐渐便与沈宣成了好友。
此时那丰舒明的发髻上,插着一支碧玉簪,水头极好,正是二皇子当日交给沈宣的那只。
“丰家的哥儿,已经许了人家。”二皇子沉默了一阵儿,才开口说道:“大理寺丞梁家的长子梁有为,听说为人踏实能干,在国子监里口碑也是不错,今年秋天就要下场考试了。”
薛凤麟没有接话,只眼观鼻鼻观心默默站在一旁。二皇子……不,应该叫太子了……也已经择好了太子妃。
只是那太子妃的人选既不是姚金陵也不是孙菲菲,而是晋武帝钦点的督察院张大人之女张妙儿。并令其中秋之后,便与太子举办婚礼。
张大人手上并无实权,但却是晋武帝的心腹。晋武帝钦点他的女儿做了太子妃,自也有其深意。
这等决议,自是无人敢反对,那姚家与孙家也歇了与太子联姻的心思。众人只一股脑的恭喜太子,又夸晋武帝眼光卓绝,让太子得了张妙儿这般贤德的好女为妃。
“我听闻你与梁家的公子已经订了亲?”沈宣看了一眼丰舒明头上的发簪开口问道。
“是也。”丰舒明点点头道:“听闻梁公子为人和气,梁家家风也正,我父母对这门亲事是很满意的。”
“你自己满意么?”沈宣眨了眨眼,试探的问了一句。
丰舒明闻言顿了顿,才摸了摸头上的发簪,勾了勾嘴角说道:“是太子殿下说的媒,他眼光自是好的,我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沈宣一怔,忍不住看了一眼二皇子的方向,便见他目光正好看向这边,毫不掩饰的落在丰舒明的身上。
太子妃已定之事,沈宣自是也早就知道了。他心中有些感慨,默道皇家之事果然麻烦,也是这两人有缘无份了。
时间一晃而过,又是三个月后,中秋佳节,太子大婚,养在乡下的沈从霜也诞下了一个女儿。
沈宣得了庄子上送来的信,里面满是沈从霜诉苦自己在乡下过的如何艰难,才想起自年前薛凤鲤将人送走以后,自己就忘记了他还有这么一个妾室。
如今沈从霜既诞下了孩子,那信上说的又十分可怜,养在条件不好的庄子上到底也说不过去。
薛凤鲤虽然是待罪之身,被软禁在院中不得而出,但也还算是薛家的一员,倒不如将沈从霜接回侯府养着算了。
沈宣派了人去庄上,将沈从霜与他的女儿带了回来。
沈从霜原本就身材纤细,去了乡下大半年,也不知是怎么养的,生完了孩子竟看起来有些骨瘦嶙峋,瞧着在乡下的确是过的不好。
薛凤鲤如今已是罪人,沈家又被贬到了外地。沈从霜在京中是一个撑腰的也没有了。
他自知无依无靠,见了沈宣便低眉顺目,只求沈宣怜他与孩子可怜,让他们可以住在侯府。
沈宣看了一眼他怀中的女孩儿。眉眼既不像他,也一点儿不像薛凤鲤,也不知到底是遗传了谁的。
他想起沈从霜曾说过薛凤鲤不易生育一事,心中已有些了然。
不过此事与他无关,他自是不会追究,又看在沈从霜与他报信的份上,便允了沈从霜的要求,让他带着孩子住在了薛凤鲤院中。
薛凤鲤一个罪人,已经被看管起来,院中只得两个下人伺候着。
他虽然已经落魄,但从小养到大的性子却是改不了的。便是已经沦落至此,对着两个下人还是呼来喝去,少不了被伺候的下人们埋怨。
沈从霜搬入薛凤鲤院中之后,沈宣便给了他掌管院子事务的权力。
听闻他刚搬进去的时候,薛凤鲤还与他大吵了一架,后面又过了几日,便再没听到他院中传来什么动静。
沈宣之后才得知,原来薛凤鲤之前虽出不了院子,但还能离开屋子中院中走动。但沈从霜搬进去后,便让院中下人把薛凤鲤关在了房间里,连房门也不让他踏出一步。
每日除了送饭和打扫卫生,不允许下人们与薛凤鲤说一句话。
渐渐的,薛凤鲤似乎也被他折磨的老老实实,再不敢多说一句。
沈宣自是不会对薛凤鲤有一分同情,只觉得这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若是他往日待沈从霜好些,怕是也不至于如此。也是这沈从霜才能治得住他,想来他如今的日子,是比之前要更难过了。
金枝出嫁了,嫁给了薛府里管着田庄的任管事的儿子任大郎。
这婚事是两家父母着人介绍的,两人见了面对对方也都颇为满意。
沈宣趁着金枝出嫁,破格给他提了个一等随侍,让他随着任大郎一起出了府,去管理庄子上的事务了。
金枝被提了一等随侍,金桂自是也跟着一起升了等。金枝离开了侯府,金桂则是实打实的得了实权,做了沈宣身边最体面的话事人。
金枝出嫁当日,沈宣赠了金枝一套黄金头面,又并百两黄金的嫁妆,叫他风风光光的从侯府里出了门。
府中的丫鬟随侍无不羡慕,只道是跟在侯爷夫郎身边,才能有这等体面。日后就是看在侯府这般面子上,婆家也不敢慢待他,这金枝的下半辈子也算是有所靠了。
待金枝出门之后,沈宣才叫了金桂过来问他:“你与金枝年纪相仿,若是家中也有看上的好亲事,我也可同金枝一般,体体面面的送你出门。”
金桂闻言便跪地说道:“沈哥儿,你是知道我的。我不想嫁人,只想一直留在你身边伺候你。”
沈宣早猜到他会如此说,便让他起身,给了他一封书信。
金桂不知那书信到底是什么,有些疑惑的接过一看,竟是一封介绍信。原来是沈宣推荐了他去京中的一个专门收取女子与哥儿的学堂读书。
“这枫安学堂里面收了不少富贵人家的小姐与哥儿,教的也都是一些珠算管家理财之道。你在府中已经识了些字,也算是有些基础。但若再让你多做些别的,到底是不足。”
“你既然有心留用,那就去这里上上学,多学点本事,也好回来帮我的忙。”沈宣说道。
“沈哥儿!我定会好好上学,不会丢了你的脸!”金桂十分激动的捏着那封书信,心中一时感慨万千。
这等学堂,就是京中的有钱人家也不见得会送自家子嗣过去。沈哥儿待他如此,是叫他一生受用,如此恩德,竟不知如何回报才好了!
第136章
京中的女子哥儿大多十六岁就出了门,薛家的庶女甜姐儿却到了十八岁还没有嫁出去。
有人说是因着甜姐儿是庶女,薛家夫郎才故意刁难,不愿意为她择一门好夫婿,拖拖拉拉到了现在。
便立时有人反驳,说那甜姐儿被薛家养的极好,吃穿用度都是上品。除此以外,她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薛家夫郎还让她帮着管理侯府的庶务。
别说与其他庶女相比,便是与名门嫡女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别管外面如何纷纷扰扰,文姨娘看着如花似玉的女儿还待字闺中可谓是犯了一肚子的愁。
这甜姐儿小时还好,如今读书多了,又与沈宣每日混在一起,思想也变得奇奇怪怪的。
就比如她年方十八还不愿嫁人,只说要嫁也要嫁个自己喜欢的。
文姨娘一去催婚,甜姐儿就会把薛凤麟与沈宣搬出来。只说是哥哥和嫂子说了,就算自己一辈子不嫁人,侯府也不是养不起,随她开心便是了。
“这女子总是要嫁人的,再拖下去年纪就大了,还能去哪儿找合适的好人家?”文姨娘唉声叹气的对银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