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网游竞技>

我不是天生冠军[竞技] 下(172)

作者:亡灵大菜菜 时间:2024-05-08 08:08 标签:爽文 重生 升级流 成长 师徒 体育竞技

  倒是边上另外有一个家伙,这会儿已经擦完了汗还换了件运动上衣,现在已经蹲在边上关心他的朋友了。
  李铭洲和张明亮看着不远处蹲在那儿在跟蒋若辉对话的苏屿,两人的脸上都是一阵扭曲。
  就这个小变态,到底是谁说他是体能废物的啊?
  从金字塔训练方案PLUS版本开始的第一天起,训练中的苏屿就永远都是训练中能够坚持到最后一个,恢复起来又永远都是第一个的那个家伙。
  李铭洲他们当时第一次在训练中看到苏屿那个煞白的脸色,都在想说这个年轻的教练裴定山也太狠了,面对苏屿这样需要重点关照的选手也不小心点,都不怕把人给练废了吗?
  当然,李铭洲他们也知道,有些教练就是心狠手辣的级别,那种教练一般不管你未来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只管拼命压榨让你训练,只要人不死,就往死里练。
  这种教练手下的选手是比较容易出成绩的,但是也更加容易出伤病,选手的职业生涯也会非常短暂。
  一开始冬训的时候,因为裴定山的心狠手辣,他们一度以为苏屿的成绩是以透支健康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寿命为代价换取的,以至于还有些担心自己的情况。
  结果第一天在看到苏屿那个脸色煞白的模样之后,很快他们也看到了苏屿是如何在他们还完全没有力气坐起来的情况下,缓过了一口气,爬起来去完成了擦汗换衣服的一系列操作的。
  当时,不夸张的说,李铭洲整个人脑子里都是懵的。
  这是什么情况?
  他是谁他在哪儿他在干什么?
  后来,等这样的情况多出现几次之后,李铭洲他们就已经知道了,苏屿那个小变态,他每一次训练之后看起来惨是真的惨,但是那种惨大概率也就是一种障眼法。
  不管他再怎样惨,恢复最快的永远是他,第二天训练状态最好的也永远是他。
  :)
  要不说人家是天才呢,这身体条件就是要更加变态一点儿。
  就总之吧,李铭洲他们一开始还会担心一下呢,到后来他们就都悟了——就他们自己的这个条件,有什么资格担心苏屿啊?还是先担心担心自己能不能熬的下去吧。
  但后来,随着训练的时间进一步加深,李铭洲他们倒也发现了,这个名叫裴定山的教练,他看起来好像心狠手辣冷血无情,但是实际上他的训练量是严格按照每个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条件来制定的。
  裴定山给他们的训练量,虽然他们训练起来会惨到没边儿,但实际上并不会对他们的身体根本产生影响。
  反正练了这么久,李铭洲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伤到过,反而是越来越适应这种训练了——不过适应了也没什么好处,因为裴定山也会发现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所以训练量也会进一步加强。
  而且裴定山还联合体能教练以及营养师团队一起给他们加压,在体能训练团队合作营养师团队的配合下,他们的训练已经达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闭环。
  简单描述起来就是每天累瘫成一团。
  只不过,训练这种事情,累有累的好处,不管是李铭洲还是张明亮,在经过包括体能、力量爆发力和速度耐力、节奏等多方位的训练调整之后,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如今的成绩都已经比过去有了不小的提升。
  不敢说百分百打开46秒大关吧,但是现在在训练中打开46秒大关已经不算是难事了。
  重点是,像是成绩始终不稳定的张明亮,他在训练中的成绩表现也已经逐渐趋于稳定。
  李铭洲也想不通裴定山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张明亮的那种成绩不稳定的表现给改善过来的,反正等到了新赛季,张明亮到时候的表现大概得给国内的那些400米爱好者吓一大跳。
  ***
  而另外一边,苏屿这会儿正在询问蒋若辉的状态。
  与李铭洲他们这些成年选手相比较,蒋若辉和另外那位名字叫庄宇的选手,他们的基础要更薄弱一些,在面对这些训练的时候适应性也就更弱一些。
  主要是也显得更累一些。
  但对于他来说,不管再苦再累他们也必须要努力地去适应,尤其是相对于100米和200米的青少年选手来说,蒋若辉和庄宇是对于自身实力提升最迫切的。
  因为100米那里,不管是叶明浩还是蒋若辉自己,他们的成绩已经达到了世青赛的达标标准,200米那里周宇昂就不比说,另外的两名选手里,周烬燃和汤江涛同样也都有了世青赛达标的实力。
  只有400米这里的蒋若辉和庄宇。
  此前蒋若辉的400米成绩在47秒93,庄宇的成绩则是在48秒07,看起来是还不错,但是2020的世青赛男子400米的达标线是47秒35。
  不论是蒋若辉还是庄宇,距离世青赛达标的这个目标,都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目前100米和200米那里基本上都已经可以确定世青赛满员参赛了,回头等到了400米这里,如果他们俩一个都不能达标的话,那可就丢人丢大了。
  就算是蒋若辉自己有100米那里的世青赛达标资格在,可他知道,自己更想要参加的项目确实还是400米。
  而至于庄宇就更不必说了,蒋若辉如果没能成功获得400米的达标参赛资格,那他至少还有个100米保底,而庄宇如果没有400米的达标参赛资格,那他在国家队内的考察时间可能就会被进一步缩短了。
  所以在这段时间的训练中,不管是蒋若辉还是庄宇两人都是拼了命的在进行学习。
  当然,裴定山制定的训练方案中,除了这种金字塔训练方案的间歇性训练之外,还是有常规的诸如起跑加速训练的。
  毕竟400米到底还是短跑的范畴,哪怕400米的起跑反应速度看起来好像不如100米和200米那么重要了,可是如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起跑爆发加速,那么对于选手在第一个弯道阶段的速度爆发和第二个百米赛段的直线阶段速度爆发会有一个良好的助益。
  因此不论是基础体能训练还是技术课程又或者是别的一些训练课程,都在裴定山的规划下,一点点缓步推进着。
  与此同时,国家队400米这里的教练组,在刘钦龙的带领下,全员开始给裴定山打起了下手,每天都在认真的采集着选手的各项身体数据,包含并不限于心率数据训练后状态反馈等等。
  这一是为了建立这些选手的完整数据库,第二更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运动表现的评估方式。
  只是即便是作为教练,有的东西是学的来的,有些东西却是怎样也学不来的。
  就像是这会儿,刘钦龙就有些头疼的在对裴定山询问。
  “小裴教练,关于刚刚林泽凯的表现,你是怎么判断林泽凯已经到了临界点应该去休息而不是更进一步训练突破的呢?”
  而对于刘钦龙的这个问题,裴定山这会儿也难得沉默了下来,最后他的回答是——
  “这是一种感觉。”
  他倒不是不想回答刘钦龙,而是这就是他所认为的最合适的答案了。
  在莱尔斯学院的时候,曾经也有不少去学习的教练学员询问莱尔斯本人——为什么你能准确的判断这名选手接下来应该进行力量训练还是其他训练了呢?
  而莱尔斯本人的回答也是——感觉。
  这是一种感觉,直觉。
  这种感觉直觉源自于教练本身的一种灵感,当一名选手的数据和表现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通过对选手的观察,他们能够得到这名选手当前更应该进行哪一项训练的直觉答案。
  这种直觉往往是没有道理的,但事实上,这种’没有道理’的直觉背后,又有着他们这些教练心中原本储存有的几十上百套训练方案作为后盾储备支撑。
  其实国内原本也有这种教练模式,其实就是所谓的’教练经验’,但这又与传统的那种单纯凭借着自身几十年用传统训练方案训练了选手的教练经验不同,是建立在更丰富完善的数学模型与先进理念上的一种经验。
  刘钦龙在听到裴定山的回答之后,先是愣了一下,但他很快也明白了裴定山话里的意思。
  同样是一种’直觉’和’感觉’,如果是在缺乏足够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教练身上,那或许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东西,但是如果是在裴定山这种有着丰富理论基础的教练身上,这种感觉往往就是最接近正确答案的判断。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