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371)

作者: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1:14 标签:重生 爽文 穿越时空 无CP 历史衍生 朝堂 腹黑

  “也罢,不过是一点颠簸而已,朕还受得住。想来边塞的官道也不至于无人修缮,马车还是能过的。”
  始皇是说了句玩笑话,但杨端和好像没有领会到。
  数年不见,杨将军还没见识过恢复记忆后被儿子带得越发活泼的陛下。以前陛下可不会和他们开玩笑,一听这话头还以为陛下意有所指呢。
  杨端和迅速头脑风暴,确定了边郡官道虽然因为来往多是骑马的缘故不怎么需要马车通行,可为了运粮也是认真修缮过的。
  他长松一口气:
  “陛下放心,官道尚算平整。”
  始皇:……
  上一次开玩笑没开成功,把人给吓着了,还是接见刚从百越回来的尉缭那次。没想到几年过去,居然又来了一次。
  始皇帝略有些郁闷,回去便与爱子提及此事。
  “朕以前真的这么严肃吗?”
  扶苏自然是不认的:
  “父亲哪里严肃了?父亲待我一直很温柔的。”
  史官欲言又止。
  陛下待您确实温柔,可您也说了那是待您,亲儿子和臣子能一样吗?
  蒙毅默默地把茶杯推到史官跟前,提醒他这次记得不要乱说话。合格的史官就该在君上聊天的时候保持缄默,免得一句话说错又成为被集火的目标。
  史官:谢谢,你人还怪好的!
  和蒙卿一起干活就是舒服,同僚不仅不嫉妒他活少,还会不计前嫌地帮助他。
  他真是命好才能遇到蒙毅,不知道等以后他儿子继承他的官位后,能不能也有个蒙毅这样的好搭档?
  史官认真想了想。
  应该是有的吧,毕竟下一位帝王秘书好像是蒙毅他儿子蒙安。蒙安是个好小伙,听说和蒙毅很是相像。
  好!他儿子命也不错!完美!
  史官赶紧也给蒙毅倒了杯茶水,算是替他儿子未来可能会得罪蒙安的事情向蒙卿赔罪了。
  感谢现在大秦人才不够,所以虽然明面上废除了官位世袭的制度,实际上有些特殊的职位暂时还是由父子相承。
  譬如起居郎,家学渊源真的很重要,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位置,影响不大。比起那些,起居郎的忠心和有眼色才是第一位的。
  又譬如郎中令,这个就纯粹是考虑到忠诚和才能了。再没有比蒙家更让君上放心的家族了,实在是蒙家家风好,蒙安自己也争气。
  蒙毅被史官的殷勤搞得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蒙毅用眼神询问:史兄你还好吧?
  史官:?再说一遍,不许叫我史兄!
  作者有话要说:
  史官:可恶啊!我祖上为什么选史当姓氏?!


第127章 登长城
  始皇的车架在九原县停留了几日便直接朝着长城而去,途中道路确实还算平整。
  运粮时为了减少粮食消耗,道路自然是越好走越好的。本来人力运粮就比较耗费粮食,路再难走一点耗费的只会更多。
  沿途车队还遇见了一支送粮的小队。
  得益于这些年大秦牛羊马骡的数量大量增加,以前多是靠人力推车运输的粮队,如今也能大范围用上骡马了。
  畜力运输不仅效率高,速度也更快一些。空出来的人手可以专门警戒周围流窜的匪徒,降低军粮被劫掠的风险。
  不过边关这边的匪徒还是比较少的,军队就在附近驻扎,会隔三差五剿个匪。
  边郡本来就相对苦寒一些,没什么好抢的。有追求的山匪都往富饶的地方去了,剩下那些也都是和匈奴一样不挑的,有的抢就不错了。
  杨端和很有想法。
  他认为寻常新兵直接上战场或许会露怯,哪怕大秦的律法能致使庶民对军功热切追捧,也不敢做了逃兵牵连全家。但生理反应是控制不住的,第一次上战场就是容易畏惧不前。
  既然如此,不如把新兵派去剿匪。九原郡的匪徒不够用,就往隔壁郡也派一派。
  先秦时期的匪徒还是挺穷凶极恶的,可以尽可能地磨砺新兵。又因为这些匪徒穷苦没什么兵器的缘故,对正规军队来说对付起来没什么危险。
  见过血之后,再上战场就好得多,剿匪回来还能给他们足够的时间适应。不像直接上战场,杀了人心态崩了,连调整的时间都没有。
  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于是纷纷效仿。
  但这种操作有一个问题。
  扶苏无奈地说道:
  “只在自己郡内剿匪也便罢了,边军往内地的郡跑,这算怎么回事?”
  一个搞不好,这就是守边将领图谋不轨的证据。之前就有御史弹劾过,奈何始皇帝陛下就是宠武将,任你叽叽歪歪也不动摇。
  边郡守将未必不知道这么做不好,换个帝王肯定一个个都老老实实安安分分的。
  可这不是始皇帝在位吗?陛下不会计较这些小事,所以他们一个两个胆子大得很。
  剿匪也是有军功的,有军功为什么不赚呢。人家自己郡的郡兵不干实事,那就别怪他们抢功劳了。
  杨端和到底是个稳重的人,一开始没有嚣张到往别郡派兵“帮忙”剿匪,还是桓齮先动的手。大家观望了一下,发现陛下果然没有意见,纷纷效仿。
  扶苏劝父亲还是得管一管:
  “长此以往,边郡和内郡要生龃龉的。”
  内郡的郡尉自己想不想要这个剿匪的功劳是一回事,你跑来抢就是不对的。
  他们这些将军也不是每个都和人家说好了再出兵,像羌瘣,根本没和人家说过,直接就派人过去了。
  第一个弹劾他们的还不是朝中的御史,毕竟御史也没手眼通天到知道那么遥远的边郡细节。是那个被抢了功劳的郡尉先给他们郡的郡监打了小报告,郡监再千里迢迢上折子告状。
  然后朝中御史就知道了,一打听,好家伙,这么多人跟着学,便开始频繁弹劾这群不安分的武将。
  始皇帝原先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臣子之间有点小矛盾很正常,相邻的两郡间也本就容易产生摩擦。御史那边就更正常了,什么小事都爱上纲上线拎出来说。
  但爱子既然劝了,始皇也愿意听一听。
  他沉吟片刻:
  “这个历练新兵的法子确实可行,正好郡中的士兵也不怎么顶用,不如改一改。”
  因为六国故地没有彻底归心的缘故,大秦各郡其实都有驻兵,由郡尉统辖。遇到叛乱时,郡尉和太守就可以立刻领兵平叛,十分方便。
  按理来说这些士兵日常除了操练,没有叛乱时也该找点正经事做才对。正好辖内有匪徒,剿匪还有军功拿,为什么都不干呢?
  主要还是剿匪的收益太低了。
  匪徒藏在大山之中,要找到他们并不容易。费尽心思找到了,也就那么几个。击杀后军功没多少,赏金一分,每个人到手就一点点。
  所以虽然有些郡尉很有责任感,会带着兵四处剿匪,大部分郡尉还是懒得折腾的。
  不仅郡尉懒得折腾,有些士兵也懒得折腾。他们觉得天天在军营里操练操练就能吃饱饭挺好的,为什么要吃力不讨好地去剿灭匪徒?
  很多士兵并不是就近服兵役的,他们的家乡离他们服役的地方有些远。若是为了家乡,或许就肯出力了。
  那么让士兵就近服役可不可行呢?
  不是有个说法,士兵在守卫自己家乡的时候,会更加卖力吗?
  确实,很多乡间自发组成的民兵有时候战斗力比尸位素餐的正规军还强。但也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在家乡附近参军有好处必然也有坏处。
  其一,家乡就在附近,倘若有谁意志不坚定特别想家,偷偷溜回去会很方便。到时候你要怎么分辨他到底是真的逃兵,还是单纯只为了回去看一眼?
  按照秦朝律法,大概率就是直接当成逃兵处理了。因为他的一时冲动,全家都要获罪。
  其二,一旦叛军在郡内出现,很有可能就近挟持当地庶民作为人质。
  为了保护家人,士兵确实会勇往直前。可一旦家人被敌方抓住,恐怕他们也会极快地倒戈向敌军。
  本来就近征兵,征来的就是六国旧民。结果本国的贵族起兵造反了,说不定都不用强行抓人,父老乡亲直接就跟着贵族一起反叛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