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204)

作者: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1:14 标签:重生 爽文 穿越时空 无CP 历史衍生 朝堂 腹黑

  扶苏假装没有听出其中深意:
  “杨明舒年纪还小,不能独当一面。太守由其父担任,她便可放心地在前线抵御敌人。”
  有亲爹在后方坐镇,为她统筹全局,杨明舒就能随便浪了。哪怕战事不利吃了败仗,杨端和也能随时出兵支援。
  父女俩先过去打打匈奴练个手,等收复河套南部的时候,应该就有充足的配合经验了。
  正式开战后,表面上是蒙恬和杨明舒协同作战,其实后方还有个沉稳老辣的杨端和随时准备查漏补缺。
  秦王政认为这个安排没什么问题。
  又问:
  “云中与雁门呢?”
  雁门有个雁门关,地理位置十分紧要。云中郡则在山西大同,同样是个军事要地。
  扶苏答:
  “王离、王贲父子可去协防,再将桓齮将军派去。”
  哪家都有小辈,杨家父女的模式直接借鉴就好了。
  后世皇帝一般不喜欢将领的子嗣代代接手他们之前驻扎之地的军队,觉得时间长了那边的士兵就成将军家的私兵了,将军可能会拥兵自重、造反篡位。
  但秦朝暂时还没这种想法。
  陇西世代都在陇西李氏的手里,也没见李家造反。自己不信任将领就直说,找什么借口。
  北境都被划分出十来个郡了,每个郡独自掌兵互相制衡。这样都不放心戍边的守将,那也别想着搞中央集权了,继续玩分封算了。
  而且说实在的,将领的家族真的能代代都出将军苗子吗?
  未必。
  白起厉害吧?你听过他后代在军事方面有什么建树吗?
  不要说白起被秦王猜忌废黜为士卒,没了贵族官身,所以他的后代起不来。在秦国待不下去难道不能跑去其他国家发光发热?
  没混出头来,原因就是非常残酷的——白起他后人不行。
  白起在的时候,他后代就没能在军中立功,等没了他的庇佑,就更没水花了。
  像李氏、王氏、蒙氏这样接连三代出名将的,属于少数中的少数。秦国能一下子拥有三家,一方面是秦国的军功制吸引名将投效,另一方面也是真的运气好。
  但抛开这三家再去看秦国其他名将,杨端和、桓齮、羌瘣这些人,他们的后代和他们的祖辈在历史上也没什么记载。
  可能只是普通将领,也可能根本没出能当将领的人才。
  将领的家族只要断代一次,以前积攒的军中声望就会消耗大半。老兵会惦记曾经的将军,等老兵退伍了呢?新兵又不认识当初的老将。
  而且秦国的兵是从各地抽调来的,每次服兵役也就那两年,两年之后换一拨人,将领手下的士兵总是生面孔。除却亲兵和将领之外,少有一当兵就是十几年几十年的。
  以后北地戍边大约也是如此,在附近郡县征兵。农人男丁们可能这次征兵去的是这个郡,下次就去别的郡了。
  后世不少朝代的兵和秦朝完全不同,不仅当兵年限很长,要许多年才能退伍回乡,代代世袭的还非常多。
  大约也是每隔几年都重新征兵太难了,不如让兵丁就在边境定居,生儿育女。
  等需要新血液了,可以就地征收。
  当地人长久定居在这里,倒是很有可能对戍边的将军家族产生深厚的感情。
  但还是那句话,北边十来个郡,只要君主别昏庸到同时惹怒大部分边将,互相制衡还是没问题的。
  扶苏把玩着玉佩,说道:
  “章邯、韩信等几个小的还没长成呢,他们可不是庸才。”
  武将家族的小辈要是不够厉害的话,那就别怪后起之秀抢了他们的地盘。
  中央只要能不断地往边境输送新的名将苗子,戍边太守之位就不会一直留在某个世家手里。
  扶苏觉得竞争上岗挺好的。
  有竞争才有压力,才会一直努力干活。当自己的权势都不保的时候,哪有余力再搞拥兵自重那一套。
  秦王政点头附和:
  “刘季那些参军的同乡也不容小觑,军功世家想在边境成功扎根,难度不小。”
  北境就十二个萝卜坑,抢的人太多了。现在那些家族靠着之前的军功能提前占位置,可不代表这个位置能永远占着。
  大概只有将星不够的时代,才会显得某一家格外突出,非常值得猜忌吧。
  说到底还是对照组都扶不起来。
  君王手里没了制衡的人,他自己又小心眼不信任人家,才容易多想。
  父子俩随后又给燕地的几个郡安排好了太守人选,先暂且这么着。
  左右和匈奴的大战还没正式开打,还有充足的时间评估他们在这个位置合不合适。不合适就换,也不耽误什么。
  新的任命下达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去边防当太守代表后面的攻齐没他们的份了,但攻匈奴的军功肯定跑不了。虽然有点贪心都想参与,但王上的命令无人胆敢违抗。
  王离和杨明舒都有点泄气。
  “其实打匈奴也不错,可我们还没去过齐国呢。”
  灭六国只参与了一个灭燕,感觉太遗憾了。
  几人自从参军之后,就没怎么再回过六英宫。他们自觉已经入朝了,不好再和太孙有过多的往来。
  不过这次实在沮丧,于是齐聚六英宫,和小伙伴们聊聊天。
  韩信郁闷地看向他们:
  “但是,你们好歹还灭燕了,等我长大,可能匈奴都没了。”
  章邯等人在旁边跟着点头。
  快乐都是对比出来的,几人果然高兴了不少。
  一眨眼桥松都九岁了,很有小大人的风范。他想起之前父亲和他分析局势时说过的话,认真安慰几位伴读。
  “齐国那边不一定能打得起来,你们倒不如安心去打匈奴。如今北边的郡县都在修筑长城,匈奴肯定察觉到了威胁。”
  匈奴人又不傻,不会眼睁睁看着城墙修好之后再跑来攻击。但凡有点脑子的,就会趁着修长城的时机立刻发兵,干扰长城的修建进度。
  所以十几个边郡根本就都不可能太平,无论去哪个郡,都要面对匈奴的侵犯。而且不用担心他们被打退之后就不来了,只要长城没修好,他们就会持续骚扰。
  没办法,打不赢也要打啊。总不能真的退兵坐等长城完工,那时候才是真的没了活路。
  杨明舒眼前一亮:
  “太孙殿下说的有道理,这样岂不是天天都有仗打?”
  韩信羡慕极了:
  “我真的不能去吗?其实我也不小了。”
  他和桥松的年纪差不多,距离十七岁服兵役也就几年了。
  其实秦朝的兵役是十七岁开始,每年接受一个月的训练。二十岁才正式参军,时间为两年。两年之后作为预备役,如果战争缺人就会重新征召,不缺就可以安心当耕农。
  但像韩信这种有后台的,不用从小兵做起。所以也不需要特别遵照这个年龄规矩,只要太子觉得他能上战场了,十五六岁也是可以去历练的。
  韩信现在就担心太子殿下看他年纪小,不放心他去北边打匈奴。
  王离看了一眼这个叫人操心的弟弟:
  “你先好好吃饭,争取再长点个子。”
  可能因为韩信是中原人士的关系,他身材比较纤瘦一些。在秦国养了这么久,看着还是不够壮实。
  自从当年扶苏为了保住小韩信的面子,给他套了个被亲戚苛待吃不饱饭、导致身体瘦弱的人设之后。伴读团体都很关爱他,韩信一时之间成为了团宠。
  时间一长,这个习惯就改不掉了。
  王离怎么看怎么觉得韩信柔弱,怕他就这么上战场会被人按在地上摩擦。
  韩信更郁闷了:
  “我没有那么弱的!”
  虽然他还是打不过其他武将家的小伙伴,但出去打文官子弟绰绰有余。
  王离欲言又止。
  欺负文弱书生,好像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吧?哪家武将子弟会连文人都打不过啊!
  韩信被他的反应气到了,下午就去找了太子殿下,问他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很弱。
  扶苏十分意外:
  “怎么会?我们阿信以后肯定是最厉害的大将军。”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