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幼崽种田日常(279)
魏渝从马家告辞又去到里正伯伯家,倒是从李家人口中得来两个消息。
一是吴大哥的瓦匠队七日后就能来小水坡盖建粮庄,二是村中有人要卖羊庄附近的山地,不过却坐地起价,竟然要十八两一亩!
“寻常上等田才十两一亩,靠山地不值钱也不出粮,但夏税秋税却按着良田走,再者眼下丰收年,这七八两就能盘下一亩地了。”
魏渝笑两声:“这是真把我们兄弟当做冤大头了。”
李三郎气道:“不惯他的毛病!都是一村的人,竟然还能做出这等狮子大开口的事来!”
“谁都知道你们兄弟羊庄里的羊越养越多,也知道你们眼下需要山地,所以就打定主意想赚你们一笔。”
里正伯伯也跟着愁:“原本有几户来与我说卖八两一亩,眼下这老王家张嘴闭嘴说十八两一亩地,那些人也观望着不敢卖了。”
魏渝冷笑一声:“随他们卖与不卖,放出消息我不买茂溪村的靠山地了,而是要在丰苗村和姜水村盖建羊庄,再说粮庄开春种田要雇短工,每日十五文工钱,一日一结,绝不拖欠,那几户人家旁支以及亲朋若来报名一律不收。”
“嘶,每日十五文,这,这一个月就是四百五十文,可比有些长工都贵出五十文!”
但比起买靠山地的银子……李三郎想明白什么,比个大拇指:“罐罐,你可真是做生意的料子!”
又道:“若是那些人主动来卖山地呢?”
“那便拖他一拖。”
魏渝微笑:“第一日来一亩地给八两,第二日再来一亩地给七两,第三日来……”
里正伯伯点头笑道:“咱们按兵不动,只留着那几户村民乱了阵脚,最后这一亩靠山地还是七两银子买到手里。”
田地的事由着里正伯伯帮忙,李三郎与罐罐去商讨训练猎户队的事宜以及过段日子带着猎户队前往深山采人参种子。
半月后,魏家粮庄动土,广招来年开春垦地种田的短工。
村里人靠地吃饭,一听说魏家的短工一日十五文且还是每日现结,不少村人都蜂拥而至前来报名。
王家三女婿是个种地好手,眼下婆娘又有了身孕,家里多添一张嘴,他见天四处找活干,一听说魏家招短工,小俩口都很高兴。
他天还没亮就守在里正家门前等着,本以为自个儿能被选上,却不料他们与王家有关系的旁支都没资格给魏家的粮庄做短工,一问就是老王家欺人太甚,魏家兄弟可不敢请他们家人做活。
这可把王家三姑娘气得不轻,挺着大肚子带着几个被牵连的叔伯弟兄就干到自个儿娘家。
“爹,你也真是老糊涂了!一亩地卖十八两银,是你疯了,还是魏家兄弟疯了!魏家收咱们村黑耳蘑菇,价那给得多高,乡里乡亲,你至于嘴张那么大吗!我这还大着肚子,大的小的都得养活……”
“你要是真能一亩地卖十八两也成,人家现在也不买了,活也不给我们这些人做了,您说说您图什么啊!”
老王头前儿就听说魏家不卖茂溪村的靠山地了,人家要去丰苗村看地建宅,这可把他愁得嘴冒出一圈燎泡,眼下就要收秋税了,那片地又没出多少粮,他们家这税钱还不知道打哪儿出呢!
“三伯!我爹还病着,月月都要买药吃,你说说好不容易村里有这样的好活计,我既能在跟前伺候他们又能赚到银子,你,你怎么就得罪了魏家!一亩地要十八两,您这也太坐地起价了!”
“魏家得罪不起啊,人家有个会读书的秀才!说不定哪日就当了大官!”
一股脑的埋怨袭过来,老王头眼冒金星,直拍大腿道:“这,这魏家小子真,真毒啊!”
不出半日,王家等人就来魏家道歉卖地,魏家兄弟闭门不见客,这些人又求到里正跟前,最后魏家“勉为其难”一亩靠山地只给七两银,七户来卖,总共收得四十八亩地。
夜风习习,烛火摇曳。
“羊庄本来有十二亩地,再加上这新得来的四十八亩,拢共是六十亩地。”
魏渝翻着地契:“小水坡二十八亩,昨儿又买下十二亩,这是四十亩地。”
“好在因着兄长的秀才功名,拢共一百亩地,只有四十亩地交税钱。”
“在幽州时给木匠吊命花了百来两,雇佣幽州的镖师又花去不少银子,回村以后买田就花了四百多两银子,再算上给猎户队开的工钱,回幽州之前还要给云夫郎留下来年的粮种和盖建两处庄子的银钱……”
他摇摇自个儿灿亮的小银罐,苦着脸道:“都能听到响了,空了,空了,这下真的空了!”
魏承放下记账的毛笔,轻笑道:“只说咱花光大半积蓄盘下的两处庄子能给咱带来多少利润?再过俩月到了冬日,咱们家的羊肉又能大卖,回到幽州再将蘑菇黑耳一卖,这银子不是又来了?临行前我那农书应该传到闻府丞手中,想来印刷一事也有着落了。”
“哥哥说得对。”
罐罐抬着脸笑:“眼下投入大,咱们以后的回报也多着呢。”
他道:“那咱们早些歇着,明儿一早还得带小野参上山采参种。”
第143章
抬参忌讳人多嘴杂, 人数行单不行双。
魏家兄弟也只带了李三郎和梁娃李猛三人,左右有灰崽和杏儿跟着,倒也不怕有什么野兽来犯。
深山寂静无声, 氤氲晨雾遮挡视线, 猎户队越往密林深处走越不敢懈怠,就连魏家那两头威风凛凛的公狼都乖顺警惕贴着主人腿边走。
李三郎带着俩人回来, 摇头叹气道:“下面几处山坡都被挖空了, 一颗参籽都没留下。”
“我听说不少外乡人来了凤阳镇, 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伙人造的孽!”
李猛狠狠敲了下拴着红绳的索拨棍, 气道:“这些猎户真他娘不讲究!”话落一群黑鸦尖啸着掠过他们头顶,惊得几人都牢牢按住腰胯上的弓箭。
抬宝请参有个说法, 那便是遇到生籽的山参,若是想要挖参就要留下一些参籽,这带走参籽那就不能挖参, 这样一来此地的参脉将会世世代代,无穷无尽生长。
多年前魏家兄弟年纪小不懂事,曾摘下过一株带着花蕾的三品野山参,后来用那些参籽陆续给陈爷爷做了疗养身子的药材,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魏承捻一下指尖灰棕又带着腐味的泥土, 目视远方:“朝东南走。”
李三郎有些迟疑:“承小子,不瞒你说那片山头兄弟们从来没有涉足过……”
远处层峦叠嶂, 一座山峰连着一座, 充满着未知的危险也好似永远也看不到尽头。
魏承视线落在不远处的榛树上:“三郎哥,罐罐,你们来瞧。”
众人连忙走过去,魏承分析道:“仔细看上面的苔藓。”
罐罐细致打量一圈,若有所思道:“朝北的地方苔藓茂盛, 朝南的稀疏些。”
“苔藓常旺生于背阴之处,故北向阴潮。”
魏承正色道:“山参喜日光散照,是以朝南走,多见山参,至于为何是东南。眼下应当是寅时,山路又湿滑陡峭难行,待我们去到那处山峰,日头定会移落东山,顶着阳光去寻参,那参窝子自然也无所遁形。”
梁娃李猛连连点头:“魏学子说得在理儿!”
李三郎佩服道:“那就听着承小子的话,咱们朝东南走。”
走出这片山头就耗尽众人不少力气,这一路他们倒也不是没发现山参的踪迹,只是打眼一瞧参叶子就知道那些都是小参疙瘩,这种参挖来也换不到几个铜板,还不如让其吸收土壤精华,慢慢生长。
山势巍峨遮天蔽日,让人摸不清时辰,晨露又将几人的衣裳染上不少水汽,浑似被雨水淋过般狼狈,饶是一群年轻汉子体力再好,也不得不停下来休整一番。
罐罐先掏出从家里带来的肉饼给杏儿和灰崽喂饱,又偷偷掰了一半小桃扔进背篓里,这小野参是有得吃就不来撒娇闹人,这下他耳边终于清净一会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