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幼子日常(223)
寒窗苦读十几年突然间一下子变了,肯定很多人都受不了,但是这也是走向进步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大清必须忍受这一步然后才能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变。
第169章 好孩子
虽千万人吾往矣,太子本来想要等他继位后,自己扛下一切,但康熙毫不犹豫的挡在了太子前面,老父亲决定一个人拦下所有的火力。
好在的是户部很快就发表了一封很长的信,信里表达了对于学子寒窗苦读的理解,对于他们以下犯上态度的理解,随即又给他们罗列了朝廷对于学子的补偿。
那就是大清决定从国库出钱向每一个省的拨款建学校,举全大清的力量发展教育,学杂费等统一收费,家境贫寒者可以申请补助,争取让每一个都有学上。
对于大龄的学了很久的八股文学者也不必怕,学校会统一安排补课时间,争取让学子们多学一点,学快一点,进度赶了上来,以后参加考试也不怕了。
“读书苦,读书累,八股教条又死板,此次改革不单单是为了后面的学生,也是为了许多考了许多年考不上的学子。”
信一发出,快马加鞭的排版打印发送至全大清。
许多头发苍白的学子看见报纸后抱着痛哭了一场后拿着钱去了当地的官府报名。
信上说了建学校前要先看看报名人数,让大家积极踊跃的去官府报名,这次的学校包吃包住,有食堂有宿舍,只需要交一部分很少的钱就可以。家途遥远的学校可以选择住校,不遥远的学生也可以住在家里。
“是以言之者欲达于言辞之尽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份信越传越远,刊登的报纸卖断了好几次,江南和京城两处地方加紧加印,打印机都快冒火了。
后世谈到此事的时候,说“科举改革”是中国高考的第一步,也是义乌教育的第一步,虽没有让男女平等读书贯彻,但给钱贫困学子读书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历史性的改变。
康熙下令用国库办学校的事一经发出,户部就来哭穷了。
不是想阻止学校的发展,也不是想让大清不好,只是,万岁爷,咱们国库没钱啦!
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嘴巴急的冒了几个大泡,来不及新官上任三把火,就被康熙的消息惊的扑灭了火。
“上次日本的赔偿……”
“已经建了船政局,织布厂,印刷厂,京城大学的扩建……”户部尚书掰着手指头一点点的算账。
“常泰带回来的金子……”
“已经一大半都投入的海军的训练……”户部尚书被逼到了梁山上,要不然也不会来找康熙哭穷。
他才刚刚升上来,怎么会想不开找万岁爷诉苦,只是,真的没钱啦!
康熙也陷入的沉思,先前虽然是脑子一热想出来的,但他也确确实实的想要改变大清的教育现状。
只是没想到钱不够了。
“先缓缓,把能调动的钱全都拨出去,剩下的朕来想办法。”康熙说。
“是”户部尚书小心的出去后,心里想着不会要让万岁爷动私库的钱。
这,能行吗?
胤祧从他额娘哪里知道康熙缺钱的事了。
那天中午他在坤宁宫用了膳,准备休息一会再走,没想到听见了皇后和宫女说话的声音。
“这段时间后宫要开源节流了”皇后说:“好在大家种菜种的还不错,最近可以不用宫外的菜了。”
“前段时间过年赏赐的也挺多的,妃嫔的这段时间也别做衣服了,奴才的月银照常发,衣服什么的也先省省,等度过了这段时间再说。”
“娘娘说的是,都是为了大清,大家会理解的。”春水安慰皇后。
什么,皇阿玛没钱了?破产了还是……
胤祧呆不住了,想要吃去问皇后又担心皇后不告诉他,把他当小孩子。
思来想去还是去找了九阿哥。
九阿哥正是意气风发的时间,做生意赚了好多的钱,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挣钱了。
“你说皇阿玛缺钱了?”九阿哥不可置信的问。
他皇阿玛比他有钱多了,这肯定是装的。
“是真的”胤祧还去打听了一下,知道是真的后,忧愁万分。
“大清的发展需要很多很多的钱,要是没有那么多钱,军事教育都不行,而且送出去的留学生不也是要花钱的嘛!”
“那怎么办?”九阿哥也慌了,这么看来好像真的要花很多钱的,现在没钱了,学校办不了了怎么办?
“额娘说后宫要开源节流,那咱们是不是可以捐款?”胤祧说。
“我们捐也没有多少钱啊”九阿哥一脸肉疼。
“让那些官员捐”胤祧眼睛发亮的说,回头喊着小福子:“给我备马车,我要去找叔祖父。”
九阿哥也恍然:“对啊,我外祖父有钱,我也去找他。”
两人一合计,干脆把兄弟们都叫上来了,大家默契的屏蔽了太子。
“哎,我那个外祖家,要是不吸我额娘的血我都谢天谢地了。”三阿哥半开玩笑的说:“回头我发动印刷厂的人帮忙捐款,就不去找我外祖家了。”
三阿哥的外祖马佳氏确实是比较落魄的满族人,官职低微,这么多年一直都是靠着荣妃,后来荣妃失宠了,他们也又低了下去。
“无关多少,都是心意”九阿哥说。
四阿哥不在京城,九阿哥和胤祧想着四阿哥两个母亲的母家,都觉得糟心,所以没有给四阿哥写信。
五阿哥和九阿哥一母同胞,所以两个人都一样。
七阿哥的外祖家也不行,好在七阿哥锲而不舍的给钦天监的人洗脑,现在那帮老顽固还有点把他当自己人趋势。
“我也能说得上一些话了”七阿哥笑着说:“被折磨还是有点好处的,起码我能开口要他们捐款了。”
“我也能发动户部的人捐款”八阿哥说。
他的外祖家是包衣,也没什么钱,还是靠捐款吧。
“我让我舅舅多捐点,反正他也不干正事”十阿哥豪气的说道。
钮钴禄是老牌的勋贵,家族世代爵位,到了这一代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财富。
虽然现在的家主不是他的亲舅舅,但他的亲舅舅也是有官职的而且继承的东西也不少。
要是可以的话还能叫阿灵阿一起捐。
“那老十你多出点力”九阿哥也不客气了。
说干就干,几个孩子一同翘了课翘了班的找人捐钱了。
胤祧来了挺多次的赫舍里家,熟悉的就像进自家的院子。
他来的时候索额图不在家,只有几个女眷在,看见胤祧就像饿狼看见了肉一样,一把拽住他嘘寒问暖的。
如果不是胤祧已经八岁了,或许还会被抱在怀里好好的揉捏一番。
“曾祖母,叔祖母”胤祧艰难的开口:“叔祖父在家吗?”
“不在呢”赫舍里福晋回答道:“十一阿哥有什么事吗?”
家里现在空荡荡的,常泰走了,带着福晋去了美洲,常海年后跟着一去去了美洲,甘泰平日里要去念书也不在家,家里的几个孩子被索额图抽打着上进,也不在家了,因此家里空荡荡的,除了女眷都不在。
平日里她就和母亲还有几个儿媳妇一起聊聊天消磨时间。
“我是为了未来的大清的发展,学生的教育来找叔祖父的。”胤祧很不好意思的说。
“什么?”赫舍里福晋瞪大了双眼看着他,没想到胤祧能说出这么复杂的句子。
“哎”胤祧脸色一变,神情变得沮丧起来:“叔祖母,曾祖母你们知道最近报纸上的建学校的事吗?”
看着赫舍里福晋点头,胤祧语气更丧了:“皇阿玛心里想着大清的发展才会改革科举,没想到好多人骂他,后来皇阿玛又说要建学校,但是国库没钱了。”
“训练海军要钱,建造船政局要钱,建造织布厂要钱,建造印刷厂要钱”胤祧挨个列举:“皇阿玛为了大清鞠躬尽瘁,你们说说皇阿玛该被骂吗?他从日本拿来的钱,从贪官污吏手上拿的钱可全部都投入了大清的发展,他现在甚至要拿自己私库的钱来促进大清的发展,他该被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