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418)

作者:北风吹 时间:2022-05-06 07:45 标签:甜文 穿书

  彭姑娘将信的内容告诉了彭母,之前躺在床上垂泪的彭母,第二天就能起床了,脸色也一天比一天好,叫彭姑娘看得暗暗摇头。彭母听到外面人议论她女儿嫁不出去时,还挺起胸膛告诉别人家,给她姑娘提亲的人家马上要来了,条件是一等一的好。
  别人都笑话彭母白日做梦,她姑娘这么大年纪哪里嫁得好人家,还一等一呢,彭母气极。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京城跑来的顾老爷子顾老太太,在齐云飞还有彭岭兄长的陪同下,来到彭姑娘家向彭家提亲了。


第385章 皇太女
  当天的情形在当地闹出不小的动静,谁能想到,彭母的话竟然是真的,彭家这未来女婿他们都知道的,就算没见过也听说过的,庆凌府内外还有不知道顾家那桩抱错的案子?顾昭在庆凌府当地也是大大的名人,顾家还算不得一等一的好人家?
  这下当地其他未嫁的姑娘对彭姑娘和彭家都各种羡慕妒忌了。
  亲事订下,顾旸对今年的乡试更加看重了,动力也更足,不过教学的任务也没放下,走上正轨后给学生上课耽搁不了他多少时间,而且这也是种体验。
  顾昭也给予了十分的支持,帮他梳理学过的知识点,给他出题让他写文章,顾旸的天分也许不是最好,却最为用功的,因而在内力外力充足的情况,他的水平在一点点的提升。
  离乡试的时间越来越近,顾昭给他安排了最后的复习计划,然后就让他启程回庆凌府了,乡试要到籍贯原地去考,所以还是早早回去适应下当地的气候。
  顾旸离开的时候彭夫子并没跟着一道走,而且继续留下教学,顾昭也知道了彭夫子的想法,他余生想将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顾昭当然双手支持。
  又一年的向日葵花盛放的时候,尧昌府的游客数量倍增,许多外地人,甚至还有京城的公子少爷们,大老远地赶来尧昌府欣赏美景,他们的到来也为尧昌府的经济带来了更大的活力。
  一些人回去后还向报纸投稿,文章中描述了尧昌府的美景和其他种种奇特之处,这让尧昌府的名声更加响亮,不再是默默无闻,就算知道提起来也是穷乡僻壤的认知了。
  尧昌府的物产如今也非常丰富,除了当地出产的物品外,还有从互市上流通进来的外族出产,以及从西南运送过来的大批特产,比如西南出产的水果以及由本地加工制成的水果罐头,都成为尧昌府的一大特色。
  还有人注意到尧昌府百姓乐衷于种树的行为,追问之下才知道是顾昭这位知府大人提倡的,是为了造福后代子孙,因而有文章中将顾昭的这一提倡写了出来。
  在顾昭于尧昌府任职的这第三个年头,京城依旧时常能听到他的声音,比如尧昌府的羊脂皂,还有尧昌府出产的毛衣以及五香瓜子,随着前往尧昌府的游客越来越多,带回来的各种讯息也越来越多,比如顾昭竟在尧昌府办了许多官方学堂,让适龄孩子不分男女都可免费入学堂读书,有读书人来此看到这样的情况回去后大夸特夸,以为这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使得京城围绕着顾昭这人和他所做的事议论纷纷,甚至朝堂上关于他的声音都不小。
  顾昭原来在京城办的那些事就让不少官员感觉大受威胁,他升官的速度太快了,好不容易这人出了京城,还去了那么偏远的地方,一些官员以为顾昭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地方上做出多少成绩,结果事与愿违,顾昭在那穷乡僻壤做出的举动连京城都惊动了,这是他自身能力的进一步证明,可想而知,等他回到京城后,皇帝又要给他升官了,还是非常名正言顺的。
  这怎么可以?对顾昭让适龄孩子免费上学的事他们攻击不到,圣人都说有教无类,提这事只会为顾昭增长名声,没看如今不少文人知道此事后都夸赞顾昭做得好,甚至想让朝廷在其他地方也推广此种模式。
  但让女子读书这总可以了吧,而且男孩女子在一个学堂读书,这像什么话?
  于是抓住这一点,像是约好了一般,一日朝会上好几个御史出来参了顾昭一本,认为顾昭此举大错特错,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女人读书像什么话?还是和男子一处读书。
  因为这些人想要抓顾昭一个错处,因而攻击的话语说得非常难听,黎大舅当场脸色就难看起来,这些混账东西真是弄不死他外甥不罢休啊。
  黎大舅等这御史说完刚要出列反对,站在最前列的永福公主的声音却响了起来,永福公主本身的存在,就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一句话的最好反驳:“张大人是不是认为本宫也不该出现在这朝堂之上?以为本宫是无德之人?”
  那位张御史一听这话哪里接下去,他敢说公主是无德之人?凭当初公主为了牛痘接种一事在外奔走了那么长时间,他就不能说出公主是无德之人,公主做的分明是有功德之事,为百姓谋福。
  “这……下官并无此意,只是男子女子在一个学堂,总归不好。”
  一些保守官员对如今京城的风气大为不满,以前讲究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看看现在,一个个都跑到街上大声说笑,一点不娴静,因为某些人开的不好的头,如今女子跟男人闹和离的情况也不断增多,在这些官员看来,这个社会乱了,没有章法了,迟早要闹出更大的乱子。
  如果不是那几个宗室子弟太不争气,如果不是皇帝身体不太好,他们真希望皇帝能多活几个年头,将来直接越过公主,将皇位交到皇孙手里,现在他们是被迫无奈接受公主参政,如何允许其他女人行为逾矩。
  “那张大人知道再单独为女子建一座学堂,那要增加多少开支吗?这笔费用是张大人来掏吗?”
  张御史黑线,让他掏?开玩笑:“那不如留在家中。”
  说来说去还是不允许女子走出家门去读书了,燕向熙不再看这思想迂腐的张御史,而是向皇帝洋洋洒洒地陈述了一番,说明女子为何要读书,女子读书也为明理,而且能够更好地教育儿女,因为子女更多的是在母亲身边长大的。
  燕向熙还特地作了番调查,如今纺织业比过去发达不少,这归因于当初顾昭在工部作出改进的纺纱机与织布机,如今京城和江南一带从事纺织业的女工有多少,这些女工为家庭又带来了多少收入,其中有多少是用来供养孩子读书的,用这最简明的情况来说明女子走出家庭对百姓来说,到底是不是好事。
  原来读不起书的家庭,因为女子带来的这份收入,使得孩子能进入学堂,将来未必不能参加科举进入朝堂,这是为朝廷培养有用之才,比起女子只守在家中相夫教子,明显于朝廷更有功劳。
  谁能想到,永福公主会花费这番工夫收集这些数据,想要如此准确的数据,显然花费不少心思和时间去准备的,这是不是说公主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日?
  这些数据连皇帝都不知道的,颇感兴趣地让燕向熙呈上来看个究竟,这些数据表明,女子出来做工的确不是坏事。
  “诸位爱卿怎么看?”
  “陛下,如果女子都出来做工,那家中父母谁来孝敬?男子也出来做工,那乡间的田地谁来耕种?”因为顾昭的操作,如今这作坊越来越多,在作坊做工拿到的工钱明显比种地来得多,他们不免担忧,以后大家都不愿意种地去了,大周子民吃什么?
  燕向熙早有准备:“这就是需要我们朝廷去引导,百姓的目光也许短浅了点,但这也正是我们朝廷存在的意义,朝廷可以制定出种种规定,比如田地不得荒芜,否则会进行一定的惩罚,规定作坊必须在农忙时节放农假,否则也给予作坊处罚,同时在提升商税的时候降低农税,鼓励农民进行耕种,等等。”
  之后朝会的议题完全偏了,围绕着燕向熙所说情况展开了讨论,大周朝仍旧以农为本的,所以的确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让商业活动不得干涉正常的农业生产,让那几位想将话题引回来的御史始终不得法。
  于是他们想要另找机会再参顾昭一本,结果皇帝就下了道圣旨,圣旨册封永福公主为皇太女,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早晚的事,但圣旨一出,依旧引起了不少的哗然,满京城轰动,接下来更是围绕册封仪式忙碌个不停。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